匆匆十七年 浓浓教育情
不忘一颗心
还记得在步入讲坛的第2个月,我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认识减法》。在介绍“被减数”的时候,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理解“被减数”这个抽象的概念,我拿起剪刀,用剪的动作来表示“被减数”。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时任校长、数学专家欧顺华的高度评价。这对于一个刚步入教坛的懵懂青年来说,它的能量超乎了我的想象。因为它不仅让我对课堂教学产生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更坚定了我成为一名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不悔信念。
此后,公开课成为了我的家常便饭。不仅仅是校内公开课,校外、区级、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各级各类公开课或比赛的现场都留下过我的身影。2005年4月,我参加了安徽省第五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上了一节《分数大小的比较》。那是新课改开始后的第一次全省优质课评比。如何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最新的课改理念贯彻在课堂中,成为了这节课必须突破的难点问题。为此,我熬过七个通宵,备课手记写满三十多张纸,反复试教十余次,最终设计出:用《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引出分数,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纸条、线段、圆片等学习材料,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算一算等学习方式自主创作符合要求的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最后小组讨论概括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这样的设计不仅把新课改的核心价值体现其中,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样鲜活的课堂,令全省各市的小学数学教研员和听课老师们都为之振奋。我也毫无悬念的获得全省第一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我的不懈努力,17年来,我先后获得全国录像课二等奖、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省市级奖项11次,《提高教学情境的含金量》、《学到深处意更浓》等5篇教学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与此同时,我还获得安徽省教坛新星,滁州市名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可能在别人的眼里,这些都是外在的光环,但在我心中,它是我追求梦想的体现。因为从第一节校内公开课开始,那颗理想的种子就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点亮一盏灯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震动了全国。2009年8月,我丢下了三岁的孩子,辞别了刚做完癌症手术的岳母,毅然奔赴四川省松潘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那时地震刚过去一年,余震常常发生,最大的一次是5.1级。当时正值中午,只见地面抖动,桌子抖动,窗户上的玻璃发出清晰的吱吱声,电灯的吊线像钟摆一样在空中摇晃……带着极度恐惧的心理,我领着孩子们安全撤离了教室。除了余震的威胁,生活上的困难也令人难以置信,土豆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唯一蔬菜,长达十多天的停水、停电更是常有的事。即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教育情怀依然矢志不渝,先后上公开课15节次。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在红军长征地毛儿盖上八寨小学上的那节认识《众数》的公开课。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红军长征之地都是不毛之地,在这样的地方上公开课,意想不到的情况会随时发生。课前五分钟突然停电了,教学课件没法使用。队长唐拓老师问:“还能上吗?”我略加思考后说:“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就这样,我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确定了新的教学策略,顺利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课后在和毛尔盖老师的交流中,他们都对我的调控能力给予高度赞赏。
我的课堂也成为松潘老师们争相学习的典范,以至于在我完成支教任务回到安徽后,又被再次邀请回松潘为老师们上示范课。直到现在,我还经常为他们修改教案,制作课件。对于松潘的这片热土,我愿用“新星”之火,为之燎原!
松潘地处高原,进入十月后,早晚的气温就降到了0度以下。面对一群一年级就离开父母寄宿在学校的孩子,我每天早晨都早早的起床,来到寝室,叮嘱他们穿好衣服。晚上,我给孩子们送去热水,帮他们盖好被子。一天,有个名字叫才旦卓玛的藏族孩子患急性肠炎,疼的在床上直打滚。容不得多想,我背起孩子,一路小跑赶到了医院。在海拔三千米的地区背着一个孩子跑了一公里多路,对初来高原还有高原反应的我来说,是一次致命的考验。医生在治疗孩子的同时也为我插上了吸氧的管子。
献出一片情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学校分管数学教学的教导副主任,培养青年教师也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2012年,我校的胡林玲老师参加数学优质课竞赛。从教学设计的撰写到教学课件的制作,从上课前的衣着妆容到上课时的动作眼神……我带着我们二小的数学团队对胡老师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指导。在经历了数个不眠之夜,甚至通宵达旦之后,胡老师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此外,我还辅导了王荔、袁娜娜、卫灵、孙春霞、石婷婷等老师在省、市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17年来,我还为校内外的老师们制作的教学课件达300余件,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各学科,协助老师们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一等奖40余次。
回想当年,我的专业引领者,我的恩师曹文龙校长,他带领我从校到区、到市、到省乃至到全国,一步一步,让我羽翼丰满展翅翱翔。现如今,我必将踏寻恩师的足迹,甘为人梯,同根而生,相依而立,共同成长。
17年的时光,我深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年的足迹,我更加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
今后教海之路,我将继续拉高标杆,坚守前行,做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