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教研究

消除误区通俗解读中职教学诊改

发布日期:2018-07-16 来源:365bet官方博客 阅读:

当前,全国开展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时间尚短,多数中职学校及其教师面对这一“新生事物”,都不知该从何处着手。因此笔者以为,先用通俗的观点消除认识误区,才有助于求真务实地开展好中职教学诊改工作。

观点一:教学诊改犹如看病治病

提到中职教学诊改,免不了要谈论“五纵五横一平台”“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99个诊断点”“10大采集项目、65个采集数据表、985个采集字段”等相关知识,让人单从数字上就感觉工作量大到无从下手,再加上一些试点学校分享的经验多为制定了多少个目标、标准、方案、措施,对微观常态化的诊改细节谈得甚少,更加重了聆听者的“诊改恐惧”。其实通俗地讲,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就是学校要诊断自身教学工作存在的“病症”,分析“病因”后开出“药方”,再“抓药”和“服药治病”。笔者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一所学校除了校长、诊改工作具体分管领导和策划人员要系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对教学诊改进行全面架构外,大多数普通教师则可以更多侧重于掌握某个特定内容的诊断与改进,或者完成某项具体的诊改工作任务。

观点二:教学诊改的核心是质量

中职教学诊改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必须服务和服从于这个核心。这是因为中职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论是从学校宏观层面,还是从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中观和微观层面,所有工作的落脚点都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果抛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学校的一切诊断与改进即使特别光鲜亮丽,也只能是绣花枕头,毫无实质意义可言。

观点三:教学诊改不是另搞一套

中职教学诊改不是类似示范校、重点校的创建,也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搞考核检查评估,更不是针对上层设计的“图纸施工”,而是学校自主诊断自身现实的教学工作状态存在哪些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中职教学诊改工作的主动权由学校自身掌握,在满足“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没有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来对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进行强制性干涉。因此,以为搞教学诊改就要打破原先学校的管理体制,重组学校管理部门,就是没有认真领会顶层设计精神、陷入教学诊改误区的具体体现。中职教学诊改不能游离于现有的教学工作之外,不是要在现有运行管理基础上再搞一套,而应与学校现有日常的管理运行相统一和融合,立足于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融入到日常具体工作之中,从目标标准管理、痕迹管理、制度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的思维去设计诊改的路径,把握工作的前瞻性、规范性、计划性、科学性。

观点四:教学诊改要聚焦问题

我们生活的世界时时处处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认识就是随着不断地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而逐步深化。一所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设计还是学校的自主创新,不论是教学改革还是教育科研,都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个个问题,遵循教育规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中职教学诊改工作就是要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逐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凡是一切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的行为均是教学诊改的具体表现,只是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没有给它一个教学诊改的“署名”,没有给它一个研究的分门归类,没有给它一个系统的理论阐释而已。对于我们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过程进行一个规范的记录,就显现了教学诊改的运行轨迹。

观点五:教学诊改要彰显自身特点

教育部遴选了9个省份的27所中职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这些学校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并针对教学诊改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诊改专家们也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引发了不少具有教学诊改意向的中职学校学习取经。但是,如果对试点学校的成果仅采取拿来主义,照搬别人的模式和经验,不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照葫芦画瓢”,必然会导致教学诊改工作的“水土不服”。每个学校的经费投入不一样、具体情况不一样、管理模式不一样、办学层次不一样,教学诊改的目标任务和侧重点也就应该不一样。教学诊改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绝不能盲目复制粘贴,既不能超越区域现实经济发展水平,不能超越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规格的需求,也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教学诊改要明确学校自身的目标定位、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要弄清学校自身的生源质量和师资水平,要弄清当地政府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努力彰显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观点六:教学诊改要从短板突破

从中职教学诊改的理论设计而言,囊括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形成了一所学校无所不包的整体架构,可以说是一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性的工作,涉及学校的每一名教师和学生、每一个部门的每一项工作。但是,一所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到底是在全校所有部门和教师中同时进行,还是由某一个部门、某一部分人先行先试,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作出强制性的规定。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来看,考虑到人们对事物的可接受度,从诊改的操作实际效用考虑,笔者以为,从学校的某一个部门、某一点来开启教学诊改工作更具有优势。因此,在教学诊改工作的起始阶段,尤其是多数教师对其认识不清的“启蒙”时期,学校更要合理谋划诊改面及诊改点,从学校最明显的短板、最薄弱的环节、教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学生反映最突出的症结开始,凝聚全校师生对教学诊改的共识,较快取得诊改成效,形成诊改案例,并以此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促进全校自觉开展教学诊改的工作局面。

(作者系湖北省秭归县职教中心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10日第11版 版名:职教周刊·教改探索